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大尺寸面板应用成长停滞?车载市场将成面板新蓝海。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IEK)指出,电视、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甚至是手机等面板主要应用高成长不再,未来几年只有1~2%的微幅成长、甚至是负成长。2018年到2022年,能有5%以上年复合成长率的只有车载、数位广告牌、头戴显示三大新兴应用市场。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811/20-52133.html
大陆面板厂挟着重金投入大尺寸面板和AMOLED面板,不仅在电视面板市场上节节攀高,AMOLED面板也是急起直追。台日韩面板厂只好设法差异化、加值化突围。日本面板厂是LTPS面板生产重镇,除了手机之外,正加速转往车载应用。台湾面板厂则是致力于LCD技术升级,并且抢先布局MiniLED、MicroLED技术。南韩面板厂持续关闭LCD面板厂,扩充AMOLED产能以维持优势,同时发展MicroLED技术。
IEK Consulting调查指出,目前几项大尺寸面板应用成长停滞,液晶电视未来5年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仅0.1%、手机年复合成长率约2.5%,而便携式计算机、监视器更是负成长。至于年复合成长率在5%以上的应用别则是车载、数位广告牌、头戴显示,以及OLED TV。
IEK分析师林研诗林研诗表示,车载面板出货的成长率超过整车销售,2018年车载面板出货量将近1.5亿片,2019年将达1.59亿片、2020年估约1.68亿片。JDI积极转往车载面板,今年出货上看2.800万片,LGD则是LCD和OLED并进,还在南京打造车载面板专用模块产线。台湾面板厂吃下车载面板半壁江山,友达2018年车载面板营收占比目标达10%,群创2018年出货挑战2.300万片,华映出货目标1.600万片,而彩晶也在今年切入车前市场。
数位广告牌系统市场应用多元,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主要应用项目包括零售、交通运输、饭店和企业。友达、三星、LGD在数位广告牌市场布局都相当积极,而且强化软硬件整合布局,提供整合式系统服务。
JDI/天马/群创/京东方等加速布局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总量约1.5亿片(不包含后装),同比增长约12%,预计2018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增长至1.7亿片,国内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快速增长将成为车载显示屏需求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车用显示器屏主要可分为四类:仪表显示屏、抬头显示屏、中控显示屏、后座娱乐显示屏;前三者为前装车载显示器,后者为后装车载显示器屏的一种。中控显示器、后座娱乐显示器主要以触控交互配置,中控显示器(CID)在音频、导航仪、空调控制等信息显示应用上变化不大,但未来外观形状及触控操作上将更为人性化。车载显示屏市场前景广阔,JDI、夏普、群创、友达、LGD及京东方等面板厂商也纷纷布局,市场争夺非常激烈。
JDI
作为全球车载显示应用市场龙头企业,JDI多年来一直引领车载显示市场的发展趋势,公司已经将车载显示业务作为战略重心来经营,车载显示业务还将不断增长。JDI使用LTPS产线生产车载显示屏,具备生产FHD以上高解析度产品的能力,可以给客户呈现更细腻的画面。
在今年CIAPE展会上,JDI推出了一个集成后视镜、CID、横宽曲面显示器等多种类型车载显示产品的汽车驾驶舱,充分体现了车载显示大尺寸化、多屏化、曲面化、交互化等四大发展趋势。JDI汽车驾驶舱中几乎每一块车载显示屏的尺寸都在10英寸以上,例如,10.2英寸触控显示屏、12.3英寸横宽显示器、16.7英寸CID。
目前,JDI汽车驾驶舱中已经采用6块显示屏。“HUD(Head up Display)”、虚拟后视镜、车载导航等车载显示应用的出现有可能使未来车载显示应用数量超过10块以上。而且这些车载显示器不只是显示界面,还是人机交互界面,可能会集成手势识别、触控等交互技术。
此外,JDI汽车驾驶舱中的曲面横宽显示器值得关注,当前柔性显示在车载显示应用市场中的市场案例比较少。曲面显示可以给汽车带来更多的设计空间和科技美感。JDI将曲面显示器应用到车载显示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未来柔性OLED技术可以突破,柔性显示在车载显示应用市场中将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天马
天马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布局车载显示市场,开发、生产仪表盘用的黑白产品,2008年开始供应TFT彩色产品。目前天马已自主掌握车载市场显示相关技术,并主要通过仪表总成商向全球一线汽车厂商供货。
在车载显示市场布局多年的天马,自2016年第四季度起在仪表盘显示面板出货就已持续占据全球第二的位置。2017年,天马在全球车载市场的整体占有率约为12%,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TFT车载面板厂商,在全球带TFT仪表显示的汽车中,每五台就有一台采用了天马显示屏。目前天马车载显示屏已走向世界,据相关人士透露,天马的车载产品供应范围已涵盖欧美、日韩及国内等各大车厂。
在技术路线上,天马积极推进新型车载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车载显示的高清、亮度及特殊形状等个性化的要求。在触控化趋势上,天马也逐渐完成由GG/OGS向On-Cell/In-Cell技术转型,未来车载显示的触控也将更加灵敏和轻便。而在大屏化趋势上,与手机设备不同,车载显示面积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目前天马仪表及中控屏已可提供12.3英寸大尺寸的显示产品。
另外,在多屏化趋势上,天马表示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0到1,开拓更多显示屏应用的可能性,从之前没有屏到搭载显示屏,例如后座控制显示屏、车钥匙显示屏等,新型应用增多;二是从1到多,HUD和Mirror应用都将逐渐发展起来,而天马从仪表到中控再到HUD,可提供一体化方案,满足车载显示的多屏化应用。
在产品路线上,天马还积极与大型汽车制造商共同建立市场管理体系,完善全球分销网络。此外,天马还与汽车制造商确认其在未来五年内的产品路线图,以确保上游材料品质的及时选择和供应,以及确保所需的其他优质服务。
2018年,天马车载显示产品出货量持续攀升,据国际权威市调机构IH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天马车载出货量比2017年同期增长超60%,首次跻身全球前三,成增长最快的面板厂商。因天马大力加持,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车载显示市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IHS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面板品牌从过去不到5%的市场份额上升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19%。
目前天马已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面板制造商,未来随着车载显示应用空间的进一步增大,天马凭借在中小尺寸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提早布局,其在车载显示领域还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群创光电
电动车、自驾车等市场带动车载面板应用大量成长,在今年CES展期间,群创光电推出全系列车载面板,要抢电动车商机。此次展出车载产品就是结合概念车设计,应用从车内仪表板、中控台等等,延伸到车外的后车灯,显示器数目更是从2片到7片。群创展出全球第一个50寸多曲面车用显示器,实现以单一屏幕涵盖前座仪表板、中控台、后照镜等从A柱到A柱多个显示器资讯,并采用以最小曲率R600mm的多曲面设计及局部调光(localdimming)技术。
而在2018 Touch Taiwan展会上,群创光电发表业界首款主动矩阵式(Active matrix, AM miniLED,为汽车与电视市场注入新气象。与市场上miniLED设计方式主要采用被动式矩阵(Passive Matrix, PM)方式相比,群创采用的AM-miniLED方法可说是miniLED技术革命,可同时缩小LED之间的间距,并降低整体设计成本。
群创执行副总丁景隆表示,AM-miniLED的特点除了采用TFT驱动外,其miniLED也是封装好的,可降低后续制程上的难度;此外,该产品亦可实现于软板上,可做为车载应用曲面背光源,取代OLED在车用市场的发展。
随着自动驾驶和(车联网)IoV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面板行业也在快速发展,车载娱乐系统正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一项新标准。
而群创光电也加大高端显示系统、汽车面板以及智能零售领域的部署,并计划增加相关员工人数。群创光电HR部门主管Chang Jen-yung指出,公司启动一项招聘计划,将利用内部开发的智能人力资源系统招聘100多名员工。该系统可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帮助下将人员与特定工作相匹配。
此外,群创还计划派遣员工到德国的一些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随后这些员工将留在荷兰,学习更多有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信息,以获得更多实际经验以及最新市场信息。与此同时,预计包括成套电视机和公共信息显示(PID)产品在内的高端显示系统的开发将在2019 - 2020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公司将需要更多包括光电制造、系统集成、设备制造以及营销在内的各种人员。
LGD
LGD自2014年投入车载OLED面板事业以来,已于2016年陆续和Mercedes-Benz、Volkswagen等欧洲车厂确立车用OLED面板供应契约,计划2019年开始量产车用OLED面板,2020年供应给Mercedes-Benz的E-Class与S-Class汽车搭载使用。
作为POLED后进者,LGD加速车载OLED显示事业成长。相对于在小尺寸移动显示面板方面更有优势的竞争对手,LGD将焦点放在了车载显示,特别是中控显示(Center Information Display)的差异化产品布局上,以确保中小尺寸OLED事业发展。
随着汽车与IT的融合发展迅速,能为驾驶者提供多样化信息的车载显示的利用空间与需求也越来越多。LGD也考虑到,虽然现在的车载显示主要应用为导航和娱乐影音屏等,但未来显示的应用范围或将发展到整个仪表盘。
在新品发展上,LGD已展示12.3吋仪表板、15.4吋CID等车用OLED面板,在全球车用显示器面板以CID为最大应用下,往后车用OLED面板平均尺寸可望朝12吋以上发展。
近日,有报道称,LGD与奔驰、大众、丰田、通用等汽车厂商签署了OLED供货协议。奔驰将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部分E级车型中率先采用LGD的柔性OLED显示屏。日前,奥迪宣布将为新款e-tron EV跨界概念车安装7英寸OLED虚拟后视镜,代替传统后视镜。
友达
友达在车载面板市场耕耘已久,大多以车前市场为主,除了欧洲、美国车厂之外,今年加速布局大陆市场,出货会明显增加。友达目前称霸中控台面板市场,今年积极拓展仪表板、后视镜等新应用。此外,电子后视镜等新应用还进一步做到系统出货,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友达总经理蔡国新指出,今年车载面板出货仍维持两位数的高成长,车载面板营收贡献更可望拉升到10%以上。
友达在中控台面板、以及整体车载面板市场的市占率都有20%的水准,位居市场第二位。今年在车载面板有两大方向,一是LTPS车用面板出击,异形切割、超窄边框及触控功能,满足智慧驾驶内装设计和多元应用。例如仪表板、中控台、后照镜、抬头显示器,其次就是强化车用系统的经营。
在2018Touch Taiwan展上,友达光电展出一系列产品,包括:采用直接粘合层压的UHD车辆驾驶舱显示器,将融合仪表板、CID和前排乘客座椅显示;11.6至15.6英寸高清、高亮度、宽色域和高对比度LTPS触摸屏,适用于机上娱乐系统(IFE)。
随着车辆显示器与汽车内饰设计的融合越来越多,友达光电将推出一款超高清汽车驾驶舱显示器,采用直接粘接层压技术,充分融合了12.3英寸仪表板、13.2英寸CID和12.3英寸前排乘客座椅显示屏。友达光电表示,这款大型流线型显示器采用了AHVA技术,具有较高对比度和亮度。
友达昆山6代LTPS面板厂产能规模约2.5万片,去年第四季已经拉到满产,除了18:9高阶智慧型手机面板和高阶NB面板应用,今年还进一步拓展车载面板市场。友达LTPS产品成功导入全系列车用面板,产品线广布仪表板、中控台、后照镜与抬头显示器等应用,并已成功获得欧洲及北美高阶车系认证,未来LTPS面板在车载应用的比重会愈来愈高。
京东方
作为国内领先的面板厂商,京东方为宝马、奔驰、斯柯达等品牌提供整体的汽车显示系统,其中传统汽车品牌主要通过中间渠道对接,新兴的智能汽车如蔚来、拜腾的方案就是由京东方直接提供解决方案。
在今年的慕尼黑电子展会上,京东方展示了采用AMOLED技术的12.3英寸车载显示屏,可以让显示屏像纸一样轻薄,实现多种曲面造型。京东方柔性AMOLED车载显示解决方案,还能将智能导航、后视影像、车载中控、娱乐信息等功能融为一体,不仅为语音导航、人工智能辅助驾驶等车联网应用带来更智慧的交互方式,也为车内设计多元化带来更多可能。
BOE(京东方)车载显示解决方案亮相慕尼黑电子展
同时,京东方将Mini LED、In-Cell等创新技术融入车载显示中,采用MiniLED显示技术的仪表盘,通过区域调光技术,让仪表盘色彩对比度更高、信息更加醒目,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京东方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吸引了众多应用厂商来到展区进行相关洽商。
据了解,京东方高端车载显示屏已应用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在物联网时代,京东方加快车载显示技术、车联网智慧系统及传感器相关技术研发,让“智能化座舱”加快应用到人们生活中。
华映
今年,华映展示许多车载面板应用,许多新型车款的车用显示器将考虑一体成形的设计,整合仪表板、中控台与副驾驶座前方显示器等显示信息,不但简化设计,还能提升整体车内美感。
华映在车用前装市场从中控面板,一路挺进仪表板,尺寸也从7、8吋及10,逐渐放大到12.8吋及15.6吋。中控面板由于需加上触控功能,价格目对较好。
华映车载面板主要客户为日本车厂,包括:丰田、本田及马自达;后来打入大陆市场,如长安、通用、上汽及长城等品牌,当地每三部轿车就有一部采用华映的面板。近来更成功切入欧系品牌大厂BMW供应链。
华映近年车用面板出货逐年成长,2017年出货量1,400万片,优于2016的1,300万片。原厂的前装市场已占五成比重。2018年出货量将达1,600万片,并以前装市场为主力,今年比重上看55%。
相关新闻
郭台铭企图整合车载面板的优势以及鸿海集团的资源,用心良苦
推深超中国上市 郭台铭拟分拆群创金鸡母。群创在法说会宣布,第四季进入传统淡季,加上中美贸易战,营运面临新挑战,但会中并未提及,群创正在进行分拆计划,本刊接获群创主管爆料,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规划群创车载面板事业分拆后与中国的深超光电整合,将在中国上市。
10月15日,群创光电宣布原总经理萧志弘升副董事长,新总经理将由副总经理杨柱祥担任,短短2年不到,群创就换了2个总经理,其实,群创人事案尚未调整完成,接下来传出群创执行副总经理丁景隆将负责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小眼球计划」,协助集团旗下的深超光电在中国的上市案。
知情人士透露,丁景隆接下来要将深超、群创以及夏普的车用面板事业整合在一起,新组织预计明年3月底就会调整完成,并在2021年至2022年赴中国挂牌上市。
但车载面板事业占群创营收1/4、毛利率3成以上,可以说是群创金鸡母,分拆案因此引起群创内部不满:「深超的主要股东包括深圳市政府和鸿海集团,利益变成他们的,这样对得起群创股东吗?」
「车用面板是群创的金鸡母,包括特斯拉、BMW、通用汽车、奔驰、奥迪以及福斯汽车等都是群创主要客户,全球占有率高居第2位(仅次于JDI),把群创的车用面板整合到深超,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群创主管不满的说。
「深超是群创的竞争对手,深超想要切入车载至少要再花10年,群创为什么要帮他们?深超的主要股东包括深圳市政府和鸿海集团,未来顺利上市,鸿海集团和郭董得到好处,但群创十几年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车载面板事业,就这样要飞走了,更重要的一点是,群创拿了台湾政府那么多补助,最后这些利益变成深圳市政府收割了,这样对吗?」知情人士说。
科技业高层表示,郭台铭企图整合车载面板的优势以及鸿海集团的资源,用心良苦,但执行相关计划时,若损及群创股东和员工权益以及法律相关规定,恐怕不是大家所乐见的,帮台湾拚经济的郭台铭应三思而后行。
重整车用面板事业 郭台铭抢接BMW、TESLA大单
群创董事长洪进扬主持的主管会议报告中,谈到已经完成深超与群创的技术交流,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后续的安排双边对谈,并盘点车用IP给深超、群创车载以及夏普重组后的新公司(简称ABC),ABC预计明年3月31日组织调整完成,并规划在2021年至2022年上市。
IHS显示器研究总监谢勤益认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应该是从车载的生意出发,帮鸿海集团拿到BMW、特斯拉以及通用汽车等更多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订单,所以他成立了K Group(今年7月下旬改为K视界控股集团)纳入鸿海集团全部的面板事业,但K Group不一定是一个公司,可能只是功能性的组织划分而已。
「群创只做车用显示器,但鸿海还希望拿下中控系统和影音系统的订单,所以郭董一定要做整合,把面板和系统绑在一起跟车厂谈,至于面板整合的相关规划应该还没有定案。」谢勤益说,车用显示器要通过耐热和耐震动的测试,困难度和价格都比较高,因此,车用面板比起电视以及手机面板价格都还要稳定,只要进入BMW等车厂供应链,未来5年的业绩和获利几乎就完全不用担心,鸿海如果也拿下车厂的中控系统订单,对获利当然有明显帮助。